【江西日报】:“风景独好”续新篇 会昌县打造“三地一城”

【江西日报】:“风景独好”续新篇  会昌县打造“三地一城”

“风景独好”会昌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湘青中大道、惠城路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车;九二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热电联产项目正加紧建设……日前,记者探访美丽会昌,感受其喜人变化、发展加速。

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闯出一条追赶跨越新路?该县开展“解放思想、振兴会昌”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通过广泛深入讨论、集中全县智慧,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打造全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湾区海西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新时代风景独好山水人文旅游城。一幅“风景独好”新画卷,正在会昌铺展、延伸。

做强氟盐产业

去年9月,总投资2.49亿元的九二盐业年产18万吨双氧水项目实现投料试产,从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一年时间。

“项目的建成投产,得益于会昌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填补了园区耗氢产品空白。”江西九二盐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凯介绍说。

为做大做强氟盐新材料首位产业,该县成立县项目大会战百日攻坚指挥部,建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如今,全县上下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九二盐业离子膜烧碱等11个项目实现竣工,总投资12.82亿元;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等8个项目正加速推进,总投资21.37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涉及新能源等各个方面。

助力乡村振兴

由于地处深山,会昌白鹅乡梓坑村村民曾经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劳作艰苦、收入微薄。

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会昌引进乡贤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回乡投资兴业,在梓坑村投资建成一个以“教育、文化、旅游及关联产业”为产业结构,“生态文明、宜居宜业、人才聚集、天人合一”为生产生活形态的和君小镇。

“这里离家很近,收入也不低。”原本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李琳在和君小镇找到一份满意工作,还与乡亲们一起搬入“梓坑家园”小洋房。

建在村里的和君职业学院去年秋季顺利开学,将为当地发展培养输送人才。“通过‘和君+梓坑’的发展模式,梓坑村形成和君小镇教育区、梓坑家园生活区、沿河生态产业区的格局,一个环境整洁优美、业态丰富多样、村民安居乐业的梓坑新村已初步形成。”会昌县白鹅乡党委书记吴紫萍欣喜地说。

梓坑蝶变正是会昌创新理念、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的一个缩影。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基础,以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为依托,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加快乡(镇)域经济发展。

眼下,独好会昌富硒农业产业园·小密硒谷项目正在加速建设,通过富硒产业示范带建设,以富硒产业为主体,打造集种植、加工、科研教育为一体的集成示范窗口,最终实现富硒循环农业、数字农业全覆盖,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等现代农业,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的重要基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打造旅游品牌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88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会昌挥笔写下激情澎湃的名篇《清平乐·会昌》。为此,“风景这边独好”也就成了会昌一张闪亮的名片。

怀揣着闪亮名片,该县依托丹山碧水风景,投入2.8亿元,对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汉仙岩进行基础设施提升,建设汉仙岩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争创汉仙岩国家旅游度假区。

为打造“风景独好会昌”旅游品牌,该县投资4.5亿元,以毛泽东同志旧居和粤赣省委旧址群为核心元素,建成一个实体景点“风景独好园”。各乡镇抢抓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机遇,精心布局,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其中,以花为媒带动产业发展的小密花乡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富有畲族乡土文化气息的洞头被评为省旅游风情小镇,修缮后的筠门岭镇羊角水堡,古朴雄浑,声名鹊起。

此外,会昌实施水生态PPP项目,建成贡江公园等一批家门口公园;推进西北街改造、教育大道等一批民生项目,扮靓县城、做强乡镇、建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会昌特色的新型城乡融合之路,新时代风景独好山水人文旅游城的画卷正在绘就。(刘兆春 江西日报记者 梁 健

【江西日报】:“风景独好”续新篇  会昌县打造“三地一城”

【江西日报】:“风景独好”续新篇  会昌县打造“三地一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