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映照奋斗路 信念铸就新辉煌
——和君职业学院五年办学情况
和君职业学院是一所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办以来,学校始终秉持着独特的教育理想与办学理念,以“业精于勤、德技双修”的校训为教育目标,以“自信、自律、自强”的校风为教育风范,积极探索创新办学育人模式,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升华了教育理想,丰富了教育理念,创新了办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办学成绩。
2025年9月9日上午,在庆祝我国第41个教师节之际,省教育厅传来喜讯,和君职业学院理事长、党委副书记、执行校长李兴受到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的联合表彰,荣获“全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李兴表示,他个人非常荣幸获此称号,更感谢上级政府部门对民办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关怀,同时,作为一所新兴学校,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学校,这份荣誉不仅是省教育厅、人社厅对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先生捐资办学义举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和君职业学院全体教职工五年来不懈奋斗的最大肯定和鼓励!
木铎金声育桃李,滋兰树蕙满庭芳。和君职业学院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初心使命,探索实践“产业为本、校企一体”“4W1H”“无双晨、不和君,无现场、不职教”等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沉浸式大思政”“VWLPP五位一体”“十个‘一’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抓手,坚持以父母心肠办教育,以初恋般的热情和长征般的意志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五年来,和君职业学院坚持内涵建设不动摇、快速发展不停步,在完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全面做好社会服务、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可贺的骄人成绩。
(一)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和君职业学院现拥有三大校区,硬件设施初具规模,智慧校园已成新态。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50%的要求,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专业建设成果显著,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开设稀土材料技术专业,填补了区域内相关专业教育的空白,精准对接了稀土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成为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为学校“双高”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育人成效显著,核心竞争力凸显。学生技能认证通过率高达95%,已向江西金力永磁、赣州晨光稀土、乾照光电、腾远钴业、康晋电气等重点企业输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30余项大奖,更在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达到双高。学生综合素质高,精神风貌好,在家长群体中形成了“管得严、教得好、能成才”的良好口碑。毕业生就业率位列全省高校第一方阵。
(三)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增强
(沈亦平教授牵头的《基因医学时代中国出生缺陷防控的研究要点》在BMJ上正式发布)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始终以目标为导向,立足实际,紧跟前沿,实现科研课题数量与质量“双超额”、学术论文层级与影响“双跃升”,累计完成科研项目98项。省级课题完成13项,市级课题完成10项,校级课题立项7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1篇,其中,论文检索SCI/EI 8篇,中文核心23篇。2025年,我校《产业为本 校企一体 五维驱动共培共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君”模式的创新实践》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
(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强化
(“薪火梓坑.红韵天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体开展第七次研修活动)
和君职业学院产学研用协同,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如乾照产业学院与乾照光电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围绕光电芯片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部分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企业生产。稀金产业学院紧密对接赣州“中国稀金谷”建设,为区域稀土产业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和君职业学院不断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整合乡村振兴资源、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校地联合抓好党建。构建了“薪火梓坑、红韵天门”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运行的教学模式,助力地方中小学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致力于打造“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幼儿教育一体发展”教育品牌,对口支援白鹅初中建设成为荣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表彰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的学校。三是持续推动地方产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为地方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增长点,为地方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经济基础。
(五)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深化
(赖章盛校长在留守苏区中央军区政治部旧址讲授思政课)
学校依托白鹅梓坑村的革命旧址、红色故事等资源,把红色教育纳入党组织生活,通过“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让党员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信仰之基、在人才培养中激活文化创新活力。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开发《木铎金声,滋兰树蕙》《薪火梓坑》等校本教材,让学生在红色历史中悟初心强担当,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在校园文化中构建融合传播场景。学校打造红色文化传承传播实体空间,创新开展《长征组歌》进校园活动,邀请会昌县“岚山红”老兵宣讲团来校开展“讲述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宣讲活动,让红色文化的厚重与校园文化的鲜活交融共生,既守住了文化传承的“根脉”,又开出了适应时代的“新花”。
(六)国际合作交流稳步推进
和君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出海”战略,坚定不移走国际合作办学之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拓宽就业领域,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了解海外企业的生产流程与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大健康产业领域、中资企业出海的人才合作培养培训项目,为学校广大教师提高育人水平、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本土人才。
(七)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我校“1.5+1.5”人才培养模式)
和君职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教育同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全面报道。《江西改革动态》(2024年第63期)上专题推介学校创新提出并有效实施的“1.5+1.5”育人新模式。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中华职业教育发展报告》将“1.5+1.5”人才培养模式收录为典型案例。学校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成果先后两度在《中国教育报》报道。2025年3月,江西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百校千人万企 职链筑梦未来”实习就业贯通专项行动的通知》,推广“1.5+1.5”等工学交替和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2025年4月16日,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江西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要求采取“1.5+1.5” “2+1”等培养模式。
学校还常态化组织“重走长征路”42公里徒步活动。师生们沿着当年红军的部分行军路线前行,在跋山涉水中亲身体验体会长征精神,锻炼意志品质,感悟革命精神力量。这项特色活动在社会上引发了积极反响,新华社客户端对学校相关新闻的报道阅读点击量近60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下来,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份荣誉,以“人人争当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昂扬姿态,以“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紧紧围绕“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基本要求,立足产业需求,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积极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努力为新型技能型院校建设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方案、和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