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徒】追光女孩汪亮
栏目简介
导语 Column introduction

追光女孩汪亮
作者:廖茂俍
赣南的青山绿水间,有一座名叫周田的客家村落,这里走出一个追光的女孩——汪亮。她的故事,犹如学校前面流过的贡江,表面平静,内里却奔涌着生命的倔强。
2021年盛夏,高考放榜,她总分488分,以几分之差与本科失之交臂。亲戚们早已备好劝她复读的话语,邻居们也纷纷猜测她将选择哪所名校复读。她却默默地将志愿填向了刚成立不久、坐落于革命老区村庄里的“和君职业学院”。一时间,乡间泛起不解的涟漪——怎么会有人甘心从“大学堂”转身走入“专科门”?
命运往往藏在巧合之中。正在落榜失意时,班主任打来的电话、随之而来的家访,与杰出乡贤王明夫先生的一场演讲,几乎同时抵达她的生命。报告厅里,她听见明夫先生那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春雷劈开迷雾,惊醒梦中人。客家人骨子里“老乡信老乡”的那份孤勇,让她毅然背起行囊,踏进了这所连名字都还陌生的一所位于革命老区村子里的大学。
初入和君,现实颠覆了她的想象。亲戚口中“一个月见不到一次的辅导员”,实际上每天清晨准时吹响哨声;想象中大学的闲散时光,被晨跑与晨读的号角取代;夜幕降临,整座校园在月色中静默,唯有灯火通明的教室见证着一场场“治懒”的战役。她说,最初的三天就像被拧紧的发条,却意外尝到了“被迫成长”的甜头。正如明夫先生所言:“人生第一要治懒”,不仅要身体强健,更要思想进步、心理成长。和别的大学不同,这里的课程从早排到晚,上课不能玩手机,更不准打瞌睡。而这充实的一切,反而让她心里格外踏实。
在我的英语课上,她总是挺直脊背坐在座位,像一张拉满的弓。作为学习委员,她不仅以身作则,也时常向我反馈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为我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了许多帮助,也让我更真切地了解到高职学生的真实困难与想法。课外,校园的各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是学校首批学生,更是这座学校的建设者之一。
课堂之外,她是一阵停不下的风。学校初创时期,她是第一批挽起袖子“搬砖”的建设者;发现校园深厚的红色基因后,她主动加入“薪火梓坑”苏区精神宣讲团接受培训。经过学校党委委员刘冬春的指导,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里,时常回荡起她讲述毛泽覃、贺怡事迹的声音。游客常在她的动情解说中红了眼眶、受到启迪。她还代表学校参加会昌县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获得佳绩。一次次演讲的锤炼,让她从最初的不够自信,逐渐变得开朗明亮、自信自强。更让人难忘的是,她学会了唱会昌红色山歌,那一曲深情的《红军老妹出远门》,至今仍是和君师生心中的美好回忆:“红军老妹出远门,唔晓呢下(客家话:不知何时)再见很(客家话:你)。上山下岽(客家话:坡)要看稳,过桥坐船要小心。梓坑老表一家人,一路相送情谊真,等到下次归家门,亻崖(客家话:我)众再话心中情。”
“只要有人因此记住了历史,”她说,“我的声音就有了回响,我的努力就有了收获。”毕业前夕,当党徽别上她胸前的那一刻,仿佛完成了一场与内心火光的庄严交接。
备战省职业技能大赛期间,她也曾对着空白的模板彷徨动摇。零经验、零指导,连比赛规则都要逐字研读。当退缩的念头袭来,是刘水金、肖健伟两位老师的鼓励点燃了她的勇气:“战胜心魔,为校争光!”这句话如一根缆绳,将站在悬崖边的她拉回赛道。最终捧回二等奖时,她的笑容如同刚磨好的镰刀,闪烁着麦田般的金色光芒。
汪亮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学校与社会的关注。当地政府领导甚至愿意放宽学历要求,招录她为事业编制人员。但她志存高远,不愿一生囿于小天地,于是婉拒了这份好意。
周日黄昏,电影院渐渐暗下来。一束光投落在银幕上,《肖申克的救赎》正在上演。“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光辉了。”——那句台词像一羽穿光而来的飞鸟,轻轻落进她的心里。
在和君职业学院的三年里,每当晨跑时天还未亮,小镇清冷、呼吸成雾;或是半夜伏案,孤灯相伴、书页轻响,那句话总会再次浮现。她渐渐明白,那些年清晨的脚步、执拗的诵读、无人见证的坚持,原来都不是徒劳。它们像悄无声息扎根的种子,在岁月里默默生长,终成为她身体里看不见的骨骼。
直到步入社会,陷身喧嚣,她才真正懂得:所谓内卷,卷得走平庸的重复,却卷不走那些早已融进血液里的光芒。她曾经奔跑过的每一个清晨,读过的每一页书,都在无形之中长成了她的羽翼——丰盈、坚韧,闪烁着不容困缚的光辉。
问起三年最大的收获,她歪头笑了笑,说:“不过是找到了方向。”业精于勤、德技双修——这些理念如种子般在她心中生根,长成遮风避雨的行道树。更可贵的是,汪亮和同学们学会了与未知和解:他们亲眼见证小镇从尘土飞扬到楼宇园林矗立,操场由凹凸水泥地变成平整塑胶跑道,图书馆从空空荡荡到万卷成册……学校从一无所有到整体成型、风景如画,他们所学到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
每一次“我做不到”的抱怨,最终都变成了“原来我可以”的和君学子惊喜。
如今汪亮已踏入社会,骨子里的倔强早已炼成风吹不倒、雨打不锈的钢。愿这位追光女孩永远保持锋芒,愿所有和君学子都能以技艺为翅膀翱翔,愿和君职业学院如贡江之水奔流不息——因为追光的人,终将身披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