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徒】廖茂俍教授的英语课堂“零瞌睡”解密

栏目简介

【名师·高徒】栏目旨在展示和君职业学院教与学、师与徒、传与承的动人篇章。在这里,名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经师”,更是生活与事业中的“人师”;“高徒”不仅是品德优秀、学业精进的学生,更是怀抱理想、在岗位上茁壮成长的校友。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谆谆教诲,还是现场教学基地的言传身教;无论是管理服务的战略谋划,还是后勤保障的默默坚守,皆是和君特色的真实注脚。他们激励着每一位和君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书写“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型技能型院校建设新华章。

导语  Column introduction

在一些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常常面临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低的窘境。而在和君职业学院,廖茂俍教授的英语课却是备受学生欢迎的“零瞌睡”课堂。从教四十八载,廖教授将“爱生如子”的理念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凭借精心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学习指导,让学生从“不敢开口”的沉默不语到“敢于尝试”的自信表达,他的教学不仅传授语言技能,更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本期栏目将带你走进廖教授的英语教学课堂,领略他饱含睿智教育理念与独到课堂艺术的教学风采。
【名师·高徒】廖茂俍教授的英语课堂“零瞌睡”解密

廖茂俍教授的英语课堂“零瞌睡”解密

作者:刘冬春

写在前面: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在我国高校中普遍面临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尤其在高职院校中更为突出。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良好习惯未养成,使英语教学挑战倍增。“哑巴英语”、实用性不足、教学模式陈旧、评价方式单一等现象,亟待改进。2022年2月,廖茂俍教授受王明夫先生“以父母心肠办教育”理念感召,加入和君职业学院,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全新活力。从教四十八载,他以尊重、智慧与关爱,点燃了众多学子的学习热情与人生自信。

在和君职业学院,廖茂俍教授的英语课堂成为一道靓丽的教育风景。这里没有昏昏欲睡的学生,只有全神贯注的面庞;没有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只有兴致盎然的莘莘学子;没有枯燥乏味的讲解,只有生机勃勃的互动。作为一名从教48年的教师,廖茂俍以实际教学完美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眼中:在“又爱又怕”间全情投入

“廖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2402研学班侯庆天表示,“他鼓励我们大胆表达,即使出错也从不批评,总是耐心引导。这种方式减轻了大家的心理压力,更愿意参与互动。他说的一句话我记忆深刻:‘只要你在课堂小舞台不怯场,将来在人生大舞台上就会更自信’”。
2302康养班肖彤谈道:“廖老师讲课如讲故事,引人入胜。他要求大家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自己则提前半小时抵达。他记忆力惊人,很快记住全班名字,让大家肃然起敬。上课时,他或以‘开火车’方式提问,或随机点名,谁都不敢走神。这种‘又爱又怕’的氛围,让每个人全神贯注。讲课时,他常拓展课外知识,融入人生经验,教我们做人道理、树立正确三观。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并鼓励我们发挥出来。”三年以来,廖教授始终是我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令学生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廖老师独特的激励方式。“他不允许我们说‘不会’。如果答不上来,要说‘我还没准备好’,并可请同学帮忙,下次再答同类问题”肖彤笑着说,“课间十分钟还要按学号轮流唱歌,迟到者也要献唱,既锻炼胆量,又活跃气氛。”

同事视角:润物无声的育人智慧

英语教师肖燕萍认为:“廖老师特别擅长调动课堂气氛,教法灵活、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极高,整个班级都‘活’了起来。在他的课上,每个人都有任务,没有人闲着或犯困。”
辅导员兼英语教师金群从教育角度分析:“廖老师第一节课总不急于授课,而是让同学用英语互相介绍,着重明确学习要求和课堂规则。他关注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从不批评,总是微笑启发,通过‘S’型顺序提问确保每人每课都有发言机会。这种尊重与包容让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兴趣、有自信。”
金老师补充说:“他对年轻教师也特别关心,常听课并给予细致反馈。每月英语教研会上,他带头分享教学得失——哪些讲得好、哪些待改进,毫无保留。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教研会上,他强调英语课应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他要求我们每课后写反思,多激发学生主动性,帮助他们重建信心。这些话非常实在,让我们受益匪浅。”廖老师坚持每学期听遍年轻英语教师的课,及时反馈交流。仅上学期,他就听了肖燕萍、金群、曾燕等教师的43节课,成为全校听课最多的教师。

教授自述:48年如一日的教学坚守

“我一直秉承‘爱生如子,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教育理念,”廖教授温和而坚定地说,“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有的甚至读不准、写不好26个字母,因此教学更需讲究方法。关键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树立信心。我备课的重点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每堂课学生都有进步。”
谈到具体方法,廖教授分享:“我坚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适当降低难度,讲练结合,重在培养兴趣和习惯。课前安排预习,我每课提前30分钟到教室,四十多年雷打不动。课前十分钟,让口语好的学生带读单词、短语和课文,既锻炼能力,又帮助后进生。之后逐步实现轮流带读,促进共同成长。”
“课后,我常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状态,”廖教授补充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像黄江南、袁靖程等同学告诉我,他们以前上英语课从不听讲,常走神、睡觉,但在我的课堂上却全程专注,进步显著。一个学期下来,他们爱上了英语课。张雨婷、卢梦琪、杨怡原先性格内敛,后来变得开朗自信,还成为学生会干部。”

笔者观察: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

通过11堂课的深入观察,笔者发现了廖教授课堂“零瞌睡”的奥秘,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
优秀教师的卓越体现在课堂,但其功夫往往深植于课外。廖老师坦言:“以前在本科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教学推进顺畅。但在和君职业学院,许多学生几乎从零开始。若沿用原有方法,学生难以接受,效果必然不佳。”因此,他投入大量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与学生的思想动态。他发现这些学生大多个性鲜明、各有所特,内心渴望学好英语,但普遍缺乏科学方法、未得入门方法。

基于这些洞察,廖老师备课以“备学生”为核心,充分考虑差异,兼顾不同需求,将重点放在改进方法、激发兴趣、调动主动性、建立自信心上面。

课前十分钟,教室早已书声琅琅。廖教授提前三十分钟到课室检查设备、调试课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学生精神饱满,几乎无人迟到。廖老师总是满面春风,热情问候每个走进教室的学生,让大家心生暖意。

课中四十五分钟,他教学生动,幽默风趣,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效果显著。他常拓展背景知识,融汇人生智慧。例如在“Chinese Cuisine”一课中,他从中华菜谱谈到文化自信,结合会昌酱干鼓励学生让地方特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育人于无声。他善用肢体语言,关注每一名学生。一句句肯定、一段段幽默、一阵阵掌声、一次次大拇指,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课后,关怀仍在延续。班级微信群里,有问必答、耐心细致。他还定期走访学生寝室,每月至少一次,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一个待解决问题,并切实帮助解决,如反映饭菜变冷、菜品选择少、课外活动学分难修等问题,均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他常常伸出援手,让学生感受温暖与关爱。

四十八年教坛耕耘,廖茂俍教授以实践诠释“教育是点燃一把火”的真谛,将人生智慧、教学艺术与深沉关爱,融汇成一堂又一堂“零瞌睡”的英语课。
他的“零瞌睡”课堂,源于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成于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得益于寓教于乐的育人智慧。这堂持续四十八年的英语课,不仅传授了语言知识,更点燃了无数学子的学习热情与人生自信。正如廖教授所说:“只要我们爱生如子,因材施教,赏识每个学生,人人都能成功。我只不过始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罢了。”话语朴实,道理深邃——这应当就是廖教授英语课堂“零瞌睡”最动人的密码与最真实的写照吧。

 

整理丨党委宣传部
初审(校)丨陈子鹃
复审(校)丨郭   林
终审(校)丨郭厚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