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徒】栏目正式开栏!

开栏序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和君职业学院自创办以来,承继文脉、弘道追求,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始终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使命,以父母心肠办好职业教育,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设,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大先生”;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自信自律自强地健康成长,引领学生立足岗位、唯真务实、服务社会,鼓励学生立志做新时代可堪大用的“新匠才”,形成了独具和君特色的教学相长、师徒相济、薪火相传的时代风尚。在这里,名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经师”,更是生活与事业中的“人师”;“高徒”不仅是品德优秀、学业精进的学生,更是怀抱理想、在岗位上茁壮成长的校友。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谆谆教诲,还是现场教学基地的言传身教;无论是管理服务的战略谋划,还是后勤保障的默默坚守,皆是和君特色的真实注脚。今天,我们以【名师·高徒】栏目为载体,全视角展示和君人教与学、师与徒、传与承的动人篇章,以此彰显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核心价值追求,营造见贤思齐、彼此成就的卓越文化氛围,全面展现和君职业学院多元化的办学育人生态与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以道相授,以心相契;师徒相济,薪火不熄。愿【名师·高徒】栏目成为和君职业学院精神文化的书写者、引领者与见证者,激励每一位和君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书写“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型技能型院校建设新华章。

导语 Column introduction

王明夫先生作为学校的创办者,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坚定的教育情怀,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影响了无数学生。在本期栏目中,我们通过他的乡友、学校党委委员刘冬春的独特视角,追溯他从一名优秀学子成长为教育领域引领者的非凡历程,了解他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融合,始终践行教育报国的初心与使命。
【名师·高徒】栏目正式开栏!

人生如莲:我与明夫先生二三事

作者:刘冬春

学霸明夫

明夫总在人前抬举我,说我是他同学!其实,我俩的缘分始于1984年高考。那年他是会昌中学文科榜眼,我是会昌二中榜眼,我俩并非正儿八经的同窗。我们第一次“见面”颇具戏剧性——竟在高考考场!那时英语专业炙手可热,我俩都志在必得。我坐第四组第二排,他则在斜前方的第三组第一排。此前虽闻其大名,我们却并不相识。考场里,我望着那个瘦高、乌黑的后脑勺,终究没好意思上前相认,后来还是通过坐在我前排、他在周田半岗初中的同学张伟春才确认其身份。

真正的相识,完全得益于桥梁蔡伟林。伟林是我江西师大同寝挚友,明夫和他在复旦大学的同学罗庆丰,以及我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同学刘斐一起,每次从上海回会昌途经南昌,必来寻伟林。我便这样“混”入了他们的圈子。他身形清瘦,却生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平素言语不多,沉静内敛。可一旦触及他兴味盎然的话题,他便如开闸之水,滔滔不绝,条理清晰,热情奔涌,拦都拦不住!一副典型的周田人性格,骨子里那股不服输、天不怕地不怕的倔强劲儿,藏也藏不住。1988年毕业后,他分配到南京教书,继而考入南大读研,最终毅然“下海”深圳,就职君安证券公司,在金融股市的浪潮中摸爬滚打,闯出了一番天地。

学者明夫

毕业后,我扎根会昌故乡。再见明夫,已是2008年,阔别二十载。彼时,他早已执掌和君咨询,荣任董事长,老友蔡伟林也成了他麾下大将。有次伟林回会昌调研石磊公司,我随同前往“拜码头”。眼前的明夫意气风发,俨然咨询界“宗师”风范,谈吐纵横捭阖,举手投足气度不凡,听得我如痴如醉,不忍散场,竟畅聊至深夜。

十余年间,明夫已是全国声名赫赫的战略咨询和投资银行专家,有“市值管理教父”的美誉。然而,最令我着迷的,并非其成就的“大事业”,而是其深邃的头脑与丰厚的墨水。《投资银行并购业务》《企业竞争力》《资本经营论》《蓝筹》等著作相继问世,但我最难忘的,却是他一篇《人生如莲》的箴言。文风细腻隽永,深含哲理,扣人心弦,颇有朱自清遗韵。“人生就像是睡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那朵看得见的花,而决定其美丽绽放的是水面下看不见的根和本。志轻者追慕水面上看得见的芳华,志雄者致力于水面下看不见的根本。莲花绽放,动人心魄,观者如云,岂知绚烂芳华的背后是长久的寂寞等待和生根固本。君子务本!”字字珠玑,直指人心。

明夫天赋异禀,学东西快,融会贯通,更兼非凡胆识和卓越智慧。我曾忍不住私下探询:“同学之中,数你见解独到,融会贯通,成就最高,缘由何在?”他略一沉吟,微笑道:“或许,我就是读得多、见得多、想得多、经历得多吧。”言语平实,却道尽人生真谛。

大师明夫

2019年10月,我决定探访正在建设和君小镇的明夫。多年未见,我思忖以文会友,特意备下“厚礼”——三篇文章:两篇关乎二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会昌的足迹,一篇是《王阳明会昌弟子初探》。其时脱贫攻坚正酣,我在站塘横岭驻村,下班后才驱车七十公里赶往白鹅梓坑。白鹅峡路段塌方,临时改行乡村小道,抵达工地时已过晚上八点,害得众人饿着肚子等我开饭,着实令我汗颜!
那晚和明夫的畅谈令人难忘。明夫知我钟情中国传统文化,尤其看到王阳明那篇短文,他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饭后,他特意留下我,促膝长谈半小时,话题全围绕王阳明展开。此刻我才恍然,他竟是位深研王学的“阳明迷”!他当场给我“布置作业”:“你别只停留在理论研究!要扎根会昌,深挖史料,写一本《王阳明与会昌》!要让全球研究王阳明的人都绕不开你这本书。成功了,便是‘学术逆袭’!”这“宏伟蓝图”听得我热血沸腾,却也如蚂蚁仰望珠峰:“啊?这任务……太艰巨了,主要是史料难寻,我怕力有不逮,辜负期望。”他却气定神闲:“不急,慢慢来!回去拉上几个志同道合者一起干。三五年成书亦可。篇幅不必贪长,只要成书,我助你出版!”这“鼓励”谁抵挡得住啊?我只能硬着头皮应承:“我尽力而为。”
说来也奇,希望的种子竟真的萌芽!在县政协宋瑞森兄的引荐下,我结识了古文功底深厚、学富五车的文化馆曾敏道兄。在他们的鼎力相助下,我的首篇《乡村振兴视域下<湘江小约><湘江续约>研究》论文,竟在第二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上“引起关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鸿林,浙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钱明等多位重量级专家颇为关注和提携。特别是钱明先生,深夜听完我的介绍,直接指导我搞研究,并嘱我撰写《王阳明与会昌》专论。自此,我便一发不可收!先后撰写了《王阳明四次祈雨及其祈雨观初探》《王阳明翠竹祠祈雨及相关事项考述》等论文近十万字,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届阳明国际文化论坛,2020阳明心学大会,首届东南阳明学高峰论坛,2023(第二届)江西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等,竟也在学界博得些许微名。

2022年9月,为支持和君教育小镇建设,县里委派我至和君职业学院协助工作。嘿,这下可好,我与明夫成了同事!我担任和君职业学院的党委委员,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勤安全以及与县乡村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工作之余,我便潜心“死磕”《王阳明与会昌》,又陆续撰写了《罗洪先与胡庄溪“亦师亦友”关系考证》《乡村振兴视域下羊角水堡的保护和开发初探》等文,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会昌阳明学案》初稿。如今,只待最后打磨,力争明年付梓!

回顾六年来研究《王阳明与会昌》的点点滴滴与耕耘所得,我首先要由衷感谢明夫先生的点拨与鼓励。本人在学术上原无建树,未曾想经明夫先生一番提点,竟让我这个碌碌无为的英语老师,从此爱上历史,爱上王阳明,更深深迷上阳明心学。可以说,若无明夫先生点石成金般的指引,我此生断然不会踏上研究王阳明及其心学之路。

明夫这“好为人师”的秉性,由来已久。1984年他本报考华东师大外语系,英语稍逊,政治却拿了全省第一,遂改入政教。毕业后,他在南京一所职高执教数年。1993年,他毅然“下海”,在深圳君安证券投身金融掘得第一桶金,事业腾达。他自述当年曾与俞敏洪笑谈约定:“发达后,定要办所大学!”言出必行,二十年后,他果真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一个山村里,办起了和君职业学院,圆了他的“教育梦”。

儒商明夫

在世人眼中,明夫是商界翘楚。而我深知,他骨子里那份书卷气从未消散,他是位地道的“儒商”。单看2016年他斥巨资20多亿在梓坑村打造和君教育小镇,便可见一斑。不仅自己真金白银投入,更令人称奇的是调动了当地政府力量,为小镇铺路架桥,实现“三通一平”!最令人惊叹的是,为畅通小镇命脉,竟专门争取在高速公路上增设了一个出口!此等手笔,非深谋远虑与巨大能量不可为也。2022年,中共会昌县委、县政府颁赠他“和君可风”金匾,可谓实至名归。
建设小镇、创办学院,是明夫精心布局的“大棋局”,是他的心血结晶,更是对桑梓最深沉的回馈!听说当初决策时,和君集团的股东、他的好友、家人,乃至夫人,皆多不解,社会上有人视其“疯狂发癫”,甚至有人认为他“没事找事”,更有甚者诋毁他“项羽舞剑,意在沛公”。压力排山倒海,他几近难以支撑。然关键时刻,周田人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永不服输的倔强劲儿迸发出来,他顶住各方重压,硬是咬着牙关,依然坚定前行。

如今回望,他“赌”赢了!小镇宛如一座大公园,山水如画,风景独好,功能齐备:培训、研学、会议、商务、住宿、商超……生机盎然,发展迅猛!和君小镇荣膺江西省省级特色小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第五届REARD全球地产设计大奖佳作奖、中国产业园区金梧桐奖最美空间十强及IF-LA 2021年亚太地区景观建筑奖等多项殊荣,更成为“董秘论坛”的永久会址。四方名流、官员、学者、商贾纷至沓来,沉寂千年的会昌山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喧嚣与荣光!由此,他成了会昌千年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会昌人之一!

职业学院亦蒸蒸日上,拥有三百余教师,近六千学子。两届毕业生一千八百余人已奔赴一线岗位。格局已然铺开:本部在白鹅梓坑的和君小镇,稀金产业学院坐落于高新区的中国稀金谷,戏剧学院则设在会昌县城戏剧小镇。建有六个学院:稀金产业学院、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和鸣体育产业学院、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开设专业19个,是江西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其中稀土材料技术专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更是国家级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核心成员。
自我2022年9月入校工作,得以近距离“观察”明夫,他那份读书人的底色依然未变!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尤为深沉。放眼全国,钟情中华传统文化者众,然能将其核心理念化为现实,亲手打造出教育小镇这般鲜活样本的,屈指算来,恐唯有明夫一人!
明夫办学理念超前。他提出以父母心肠办教育,坚持“产业为本、校企一体”的产教融合办学理念,以初恋般的热情和长征般的意志,办精品教育,首创三观品行、身心健康、通识博雅、专业知识、实践技能“VWLPP五位一体”和“十个‘一’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堪称江西职教的一面旗帜。

莲开明夫

徜徉在和君小镇,指尖拂过镌刻智慧箴言的石头,目光流连于以古训命名的亭台楼阁,耳畔交织着教学楼隐隐的书声与操场的喧腾,总会想起明夫先生那篇《人生如莲》。
水面之上,是和君小镇今日的繁花似锦、学子们的朝气蓬勃、荣誉等身的璀璨光芒。那水面之下,支撑这绚烂绽放的庞大根系又是什么?是明夫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苦读、深邃思考与躬身实践;是他在金融浪潮沉浮后,毅然回归乡土的那份定力;是他顶住重重质疑与压力,执意在家乡贫瘠土壤中播下“文化教育种子”的倔强与执着。那句“君子务本”,他是用整个后半生在身体力行!同时,他也希望我们和他一样知行合一,身体力行!
明夫这株生于周田上营之莲,深植于水底之坚韧,终于催开了小镇满塘之芬芳。莲香所至,不仅让偏远的革命老区梓坑村焕发勃勃生机,为无数学子点亮前行的灯塔,更让会昌的千年文脉在这片红土地上扎得更深、传得更远。这,大概便是明夫先生,一位读书人对其生命之“根”与精神之“本”致以的最深情的礼赞吧!

 

整理丨党委宣传部
初审(校)丨陈子鹃
复审(校)丨郭   林
终审(校)丨郭厚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