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双修,于沃土中拔节生长
——一位稀金学子的现场教学成才轨迹
作者:詹彩霞
在时代的呼唤与产业的浪潮中,人才的培养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与实践的真知、品格的锤炼相结合。当我们聚焦于一位青年学子的成长剖面,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奋进,更是一套卓越育人体系将璞玉雕琢成器,直至将其塑造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镜头前这位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高个男生,是稀金产业学院23级稀土材料技术专业的钟鸿元。他今日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沉稳气度,绝非一日之功,而是恰似竹子一般,将其根系深植于学校的肥沃土壤,在长达大半年的现场教学实践中,历经风雨、汲取养分,最终迎来的拔节生长。
他的成长轨迹,如同一棵幼苗的成才日记,清晰记录着阳光、雨露与自身努力的每一次交响。从最初对多场景采样与检测流程的懵懂无措,到如今能将省级监督抽查项目的整个流程做得行云流水;从初次参与环境空气、地下水、土壤采样时的谨慎摸索,到能够熟练、规范、高效地完成赣江流域复杂水样、特性迥异的稀土料液等关键样本的采集工作——这不仅是技能的跃升,更是综合素养的质变。钟鸿元,已然成为现场教学项目中最具说服力的一面旗帜,生动诠释着校训“德技双修”的深刻内涵。沃土育根:深植严谨与敬畏
任何参天大树的生长,都始于一片肥沃的土壤。和君职业学院正是这样一片为学子们精心准备的育人沃土。它并非仅仅是传授理论的象牙塔,更是将产业需求、职业标准、工匠精神提前植入学生心中的育苗基地。深厚的校园文化精神,如同土壤中富含的有机质,潜移默化地涵养着学子们“德技双修”的初芽。
初入现场教学岗位的钟鸿元,恰似一块蕴藏光华却待雕琢的璞玉,身上洋溢着他特有的求知热忱,但也带着新手特有的青涩与紧张。最初的日子里,“规范”与“敬畏”成为他吸收的核心养分。他会反复核对记录表的格式,确保每一份文件都无可指摘;在熟悉精密设备仪器时,他的笔记本上细致地勾勒出每一个按钮、接口的位置与功能,仿佛在绘制通往专业的图谱;面对厚厚的培训资料,他逐字逐句地标注流程细节,进行着属于他自己的理论预习。这些看似琐碎的行为,正是他对未来职业那份最初的、也是最宝贵的敬畏之心。当带教老师倾囊相授GPS工具箱与奥维地图的操作技巧时,他不仅在记录,更在脑海中一遍遍模拟着野外点位标记的实际场景。这份理论先行的充分准备,如同种子破土前在土壤中积蓄力量,让他在首次独立执行任务时,少了几分初出茅庐的慌乱,多了几分源于准备的笃定。学校与教学点共同构建的这片实践土壤,在他职业生涯的起点,便为他深植下了严谨与规范的根系。
风雨壮干:在实践中淬炼技能
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是播种与育苗,那么真实的项目现场就是让幼苗迎接风雨、茁壮成长的旷野。在这里,“修技”不再是书本上空洞的概念,而是在一次次动手、一次次解决实际问题中变得血肉丰满。
土壤调查项目,堪称钟鸿元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他从最初紧跟老师,一步步学习“GPS精准定位-破管采样-快速检测”三步法开始,到第三天已经能够主动提醒老师更换工具避免交叉污染。项目临近尾声时,他更是能将自己在实践中悟出的高效方法——“先测元素再统一装袋更省时”,分享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熟练掌握了XRF(X射线荧光光谱)等先进检测仪器的使用技巧,更重要的是,已将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流程,从书本上的步骤内化为下意识的职业本能。




完整参与并归档50个土壤采样点的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了技能进阶与团队协作交织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他懂得了,“修技”绝非机械的重复,它既需要对细节近乎偏执的尊重,更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将死的理论活化、优化,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活的智慧。这片实践的风雨旷野,以其独特的方式,锤炼着他的专业技能之干,让其愈发粗壮结实。品德铸魂:于细微处见担当
栋梁之材,技为筋骨,德为魂魄。品德的淬炼,往往不在轰轰烈烈的宏大叙事中,而是渗透于每一次责任的承担、每一个细节的坚守里。
一次有幸参与的南昌行业高端会议,成为钟鸿元思想转变的催化剂。台上专家一句警示——“我们检测报告上微小的误差,可能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惊雷般在他心中炸响。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手中看似重复、琐碎的工作,其背后连接着的是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真实命运和社会的公共信任。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觉悟回到岗位,他的行为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他主动将设备校准记录按照日期重新整理归档,确保追溯链条清晰无误;他为恒温恒湿箱贴上了最新版的规范操作指南;他将“对每一个数据负责”的较真劲儿,刻进了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当带教老师看着他一丝不苟的背影,由衷地说出“你做事,我放心”时,钟鸿元突然领悟了“修德”的真谛:它并不遥远,就藏在“不让每一份信任落空”的责任感里。无论是精确到毫升配制鲁哥试剂,还是严谨标注铜精矿样品的特定保存条件,这些细微之处,正是他职业品德被淬炼出的闪亮印记。随后的多任务并行期,更像是一场对德技融合的综合考验。在烟气检测现场,他紧盯着仪表盘,心中默念着精度要求;在废水处理池边,他一边记录设备操作顺序,一边在笔记本上画满了类似设备的对比草图;在一次硫酸试剂操作出现微小失误后,他当天就完成反思并制定了整改措施……这些经历共同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精湛技能的起点,是对职业、对规则的敬畏;而高尚品德的最终底色,是那份勇于担当、不负所托的赤诚。
栋梁初成:德技交融结硕果
当技能的枝干足够粗壮,当品德的根系足够深广,一棵栋梁之材便初具形态。在后续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中,钟鸿元展现出了可堪大用的潜质。在采集成分复杂、要求极高的稀土料液时,他随身携带着那本已被翻旧的“采样规范手册”,逐字逐句地核对每一步操作,如同一位严谨的工匠在完成他的艺术品。在协助整理教研室上半年积累的海量检测数据时,他不仅高效完成任务,还特意在关键处标注了详尽的注意事项,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此时,带教老师们将更重要、更核心的数据处理任务交给他时,脸上流露的是全然放心的神情。钟鸿元也清晰地意识到,所谓成长,其外在表现是技能上能够独立应对复杂局面,其内在核心却是态度上能够主动担当。他这棵树苗,已经在这片实践沃土的滋养下,生发出了能够荫蔽一方的枝丫。
钟鸿元的现场教学旅程,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当代青年技术人才扎根实践、淬炼成才的坚实路径:他以学校熏陶所生的敬畏之心为起点,验证并活化理论;以实践现场为深耕之犁,在技能的旷野上开拓进取;以肩负的责任为淬炼之火,百炼成钢,锻造品德。最终,在“德”与“技”交融的沃土上,绽放出既具有专业深度、又富有人文温度的独立担当的职业之花。这一历程,生动展现了和君职业学院作为肥沃土壤的育人智慧——如何通过精心的制度设计、深度的产教融合、富有经验的师资引领,为每一位学子提供适合生长的最好环境、最好养分。而钟鸿元这样的学子,则以其自身的勤奋、思考与担当,证明了他们是值得精心培育的“良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栋梁之材。
这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宝贵经验,更是“知行合一”这一古老智慧在当代青年身上鲜活而动人的体现,是“德技双修”育人目标结出的丰硕果实。它有力地昭示着:真正的成长,是在最贴近大地的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变革现实的强大力量,将责任内化为立身处世的优秀品格,最终成长为一个技艺精湛、值得信赖、勇于担当的可靠之才。这,正是属于这个时代青年学子青春成长的经典范式,也是教育引领、产业赋能与个人奋斗三者同频共振所奏出的最美和声!